麻豆视频网站入口

| | | |

2017年贵州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 发布人:虫肠产
  • 时间:2017-12-15
  • 点击:
  • 来源:
  • 打印

为加快推进我省本科高校转型工作,12月15日,2017年贵州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现场会在我校召开。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碧海;我校党委书记李树新,校长侯长林,纪委书记彭吉黔,副校长代亮、罗红芳、王嘉福,全省各本科高校、独立学院负责人及其相关部分负责人,铜仁市教育局负责人,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欧阳嘉主持。

会前,与会领导、专家赴我校转型发展的五个代表点进行了现场观摩,对我校应用转型的“四转一双创”,即人才培养转、学科转、服务转、文化转和创新创业培养作工作指导,体验了我校的国际文化美食节,了解了我校的转型发展历史。

我校转型发展的历程包括初探、发展、成型叁个阶段。2006年,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开始从单一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逐步向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变,转型实践跨出第一步。2013年,学校进一步明晰了文化性、地方性、开放性和教学型、应用型、服务型的“叁性叁型”办学定位,明确了“上水平、出特色”的总体要求,并于2014年加入教育部指导的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但仍存在转型定位不够精准,转型路径和模式尚不清晰等问题。2015年,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基础与国内外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实践,明确了教学服务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同年12月,跻身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行列。2016年,学校提出“明德、致用”“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依托武陵、服务发展”“苦心励志、追求卓越”四大核心理念,着力凸显教学服务型的类型定位和办学特色。当前,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全国“100所”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

梵净山旅游产物研发与教学实验实训中心里陈列的师生刺绣、傩面具雕刻等作品及其采取的将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融入专业与课程之中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我校的“人才培养转”,即把办学思路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实验实训中心所展示的锰下游产物的开发和锰渣资源化利用的研发成果,与我校开展产教融合的代表公司的水产物和水相关产物是“学科转”的力证,即强化“应用型学科建设”,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解决行业、公司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由我校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的杨红老师团队规划、设计、并进行大部分标本制作的武陵山道地药材博物馆,展现了我校的“服务转”,即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策献力;学校推广梵净山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的窗口、我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和品牌——梵净人文生态馆是文化传承创新转型的直接表现;麻豆视频网站入口大学科技园和易班发展中心则是学校凸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集中点。

现场观摩后,会议在图书馆召开。与会领导、嘉宾就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遵义师范学院、凯里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的代表纷纷介绍了各自学校的转型发展经验和成果,并对我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四转一双创”表示高度肯定。

(宣传部 谭钰/文 张朝飞 张东方 谭钰/图 叶丹/审)

1.JPG

会议现场

12.JPG

会议现场

13参观武陵山道地药材博物馆.JPG

参观武陵山道地药材博物馆

14、参观我校梵净山旅游产物研发与教学实验实训中心.JPG

参观我校梵净山旅游产物研发与教学实验实训中心

15、参观锰产业基地.JPG

参观铜仁锰产业特色基地

16、参观我校实验实训中心.JPG

参观铜仁市水产业研究院

17、参观我校大学科技园.jpg

参观我校大学科技园

18、体验了我校的国际文化美食节.JPG

体验我校国际文化美食节

19、合影.JPG

合影